什么是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教育,指的是以历史性的基督教神论、⼈论、世界观及三者的相互关系为根基和统⼀原则的教育。这⼀历史性的基督教哲学最详尽、最⼀致的表述就是加尔⽂主义,或所称为的改⾰宗信仰。因此,最详尽⼀致的基督教教育必须建基于改⾰宗或加尔⽂主义对神、⼈、世界及三者相互关系的观点之上,并当统⼀于其中。

“神藉着祂的作为既向我们彰显了祂⾃⼰,又彰显了祂的永恒国度。然⽽这彰显有多明耀,我们的愚昧就有多巨⼤;我们对这些光照是如此愚钝,以⾄于完全不能从中获益。例如论及宇宙那精巧奇妙的布局,我们中有多少⼈能在举⽬望天或游访各地之后想到那位创造之主?我们难道不是情愿忽视祂的存在,懒洋洋地使我们⾃⼰仅满⾜于对祂创造的眼⽬之欲?”

约翰加尔⽂,《基督教要义》第⼀卷,五章⼗⼀节

所谓的基督教教育,指的是以历史性的基督教神论、⼈论、世界观及三者的相互关系为根基和统⼀原则的教育。这⼀历史性的基督教哲学最详尽、最⼀致的表述就是加尔⽂主义,或所称为的改⾰宗信仰。因此,最详尽⼀致的基督教教育必须建基于改⾰宗或加尔⽂主义对神、⼈、世界及三者相互关系的观点之上,并当统⼀于其中。

魏司道-基督教教育定义 什么是基督教教育

为什么需要基督教教育?

为什么光有教育还不够,还必须要有基督教教育?这并⾮主要事关训练年轻⼈成为传道⼈和宣教⼠以参与基督教事⼯,也不关乎为其它所称为“全时间侍奉”的特定呼召培育⼈才。那些其实更应当是圣经学校及神学院的任务,⽽不是⼀般基督教学校及⼤学的任务。

⾸先,必须要有基督教教育乃是为着神的缘故。“你要……尽意爱主你的神”(马太福⾳ 22:37)。这⼀诫命表明,神在⼈类理性所运⾏的每⼀个领域,都当受到承认、尊荣以及服侍。在⼀切对⼈类需要和社会需要的考量之上及之前的,是⼈当以他的全部⼼志思维去爱神这⼀⾸要义务。然⽽这⼀点在以神为不相⼲的局外⼈的教育中是不能达成的,它要求教育以清楚直⽩地承认《圣经》中的上帝为⾸要前提。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箴⾔ 1:7)

其次,基督教教育是必须的,是因为教育界需要它来为这世上的两种⼈——重⽣之⼈及未重⽣之⼈——之间的重⼤区别发⾔扬声。罪对⼈类所造成的毁坏不仅仅是在⼈的灵性及道德本性上,还是在他的理性、思维上。使徒保罗透过圣灵的启⽰告诉我们罪对⼈的理性造成了何样的毁坏,他声明说,尽管⼈知道神,

“却不当作神荣耀祂,也不感谢祂。他们的思念变为虚妄,⽆知的⼼就昏暗了。⾃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

(罗马书 1:21,22)

因此,罪已经使⼈类的理性昏暗,使⼈变为愚拙,不论他怎么⾃称为聪明。只有借着重⽣的奇迹,才能移去⼈类理性所受的毁坏。

圣灵重⽣的作为不仅影响⼈的灵性及道德本性,还影响他的理性,它能点亮⼈悟性和理解⼒的眼睛(以弗所书 1:18),使⼈开始在神的光中看见事实本相(诗篇 36:9)。⽽另⼀⽅⾯,未重⽣之⼈仍旧停留于那些在⼈类之光中能够理解和阐明的事实上,他对⾼于⼈类思维的领域⼀⽆所知,并且他永远都不会承认他的理性已经被罪昏暗了。

这⼀存在于⼈类中间的根本分歧或分裂,结出了两种根本相异、不能调和的⼈⽣哲学。这两种⼈⽣哲学可以概括、定义为世俗⼈⽣哲学及基督教⼈⽣哲学。前⼀个是以⼈为中⼼,认为⼈以他今⽇的样式存在是正常的;后⼀个则是以神为中⼼,认为⼈以他今⽇的样式存在是不正常的(他的⽣命已经因罪⽽枯萎)。东离西有多么的远,这两种⼈⽣哲学离彼此也有多远。在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它们之间也绝⽆妥协或和谐可⾔;因为⼀个是将神视为不相⼲的局外⼈,另⼀个却是将神视为重中之重。

照此,这两种根本相异的⼈⽣哲学必然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没有重⽣的⼈在世俗教育中宣扬其内在准则;重⽣之⼈,或基督徒,则必须在基督教教育中表达其内在原理。

未重⽣之⼈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圣经》中的神并不存在,他或许有⼀些对⼀个削减了的、有限的神的观念,但是他仍然想当然地认为《圣经》中的神以及历史上的基督教不是真的。他同时也假定了⼈类与宇宙是⾃阐⾃明的——不⽤提及《圣经》中的神也能为⼈所理解。⽽另⼀⽅⾯,基督徒必须总是以《圣经》中的神真实存在为理所当然,并且神的存在对于宇宙间的每⼀个事实⽽⾔都具有绝对意义,这⼀点也是理所当然的。

世俗⼈⽣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不能互相调和,它们不论在起点还是在结论上都是不可调和的。⼀个是始于⼈与世界,终于对⼈与世界的误解;另⼀个则始于《圣经》之神,抵达对真意义及真现实的真确洞见。⼈⽣中没有任何领域独⽴于重⽣与未重⽣的差别之外,神论、创造论以及护理——这三⼤教义必须作为重⽣之⼈⼀切学习的主要前提,⽽这些教义在未重⽣之⼈那⾥,不是被弃绝,就是被视为是⽆关紧要。

在这三⼤教义上保持中⽴是不可能的,未重⽣之⼈⾏⾛在⼀个想象的世界,他认为事实是独⽴存在的,并且仅仅透过⼈类理性就可以被充分阐释,不⽤涉及《圣经》中的上帝。⽽基督徒则知道事实不是独⽴存在,也不能仅仅靠着⼈类理性就被充分阐释;基督徒不相信所谓的“事实就摆在那⼉”(the just-thereness of facts)。事实是被造的事实,⽽⾮⾃我存在的事实,因此只有透过神论、创造论以及护理的教义,事实才能够真正地被⼈理解。神是⼀切事实得以存在的原因,创造是事实⾃此发⽣的源头,护理则是事实如何存在的⽅式。

未重⽣之⼈还假定了⼈类的理性是⼀个⾮受造的理性,⾃我存在且有能⼒担任事实绝对、终极的阐释者。另⼀⽅⾯,重⽣之⼈则认识到⼈类理性不是⾃我存在的,它是⼀个被造的理性,不⾜以胜任事实绝对⽽终极的阐释者。重⽣之⼈承认,在对事实意义的终极阐释上,他仰赖于神圣的启⽰。

因此,教育必定要么是在世俗、⾮基督教的根基上,要么是在基督教、以神为中⼼的根基上。模糊这⼀差异事实上等于放任⾮基督教⼈⽣哲学⼤⾏其道,因为⾮基督教⼈⽣哲学是绝⼤多数⼈所采⽤的⼈⽣哲学,不⽌不加批判,甚⾄还是⾃动⽽⽆意识地采⽤着。

另⼀⽅⾯,基督教⼈⽣哲学要求⼀个⼈的思维要发⽣⼀场变⾰——⼀场⾃重⽣的神迹⽽来的变⾰,这只能是来⾃于圣灵作⽤于⼀个⼈本性深处的重⽣的作为。遗憾的是,甚⾄许多⽏庸置疑是重⽣基督徒的⼈,也没能将基督教视为⼀套整全的世界观与⼈⽣观,还是继续地从世俗或⾮基督教⼈⽣哲学的⽴场看待⼈与世界(包括教育领域)。看起来似乎许多基督徒灵魂是得救了,但理性却还停留在与⾮基督徒视⾓纠缠不清的混乱中。

错误的基督教教育观念

基督教教育不等于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的教育

许多⼈都以为基督教教育就是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的教育,但这⼀对基督教教育的观点实在太过狭隘。这样的⼈似乎以为神只跟⼈的灵魂得救有关,跟世界以及整全的⼈⽣则没什么关联。我们必须不将基督教教育仅局限于宗教,因为如果我们这么做,我们就是在以全部的⼈⽣与知识荣耀神上失败。正如必须有⼀个基督教的救恩观及宗教⽣活观⼀样,也必须有⼀个基督教的历史观、经济观、政治观和物理观。神若不是⽆所不在的神,就什么也不是。

基督教教育也不等于世俗教育外加⼀些宗教特⾊

这是⼀个⾮常常见的对基督教教育的误解,甚⾄在⼀些热⼼的基督徒群体间也是如此。例如,对基督教⼤学的常见理解是,⼀所基督教⼤学跟其他⼤学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基督教⼤学在通常的课程之外,还加上了圣经课、每⽇崇拜、定期传福⾳、⼀个宗教周、祷告会以及基督教事⼯组织等等。

这些特定的宗教活动当然有着极⼤的价值及重要性,但是光凭它们⾃⼰还不⾜以使⼀间教育机构真的具有基督教教育,正如⼀个⼈不能仅仅是参加教会崇拜、⼜袋⾥揣着⼀本新约圣经就称得上是基督徒⼀样。当我们说到基督教教育时,我们不是在说世俗教育外加⼀些基督教特⾊。基督教教育的意思是⼀个在其本质中、⼀切的内在特征⾥都具有基督教属性的教育,不是仅仅在礼拜堂或圣经课堂上悬挂着基督教特⾊⽽已,⽽是每⼀间教室、每⼀间实验室、每⼀位⽼师的⽣活及思想中,都具有基督教的本质属性。

基督教教育的本质

为了显明基督教教育跟从⾮基督教⼈⽣哲学中产⽣出来的教育有着多么重⼤的差别,我们不妨透过基督教教育的源头、标准以及⽬的来思想基督教教育的实质。

基督教教育的源头

基督教教育的源头不是社会,⽽是基督徒群体,⼀群将神视为⼀切的⼈。社会主要由没有重⽣的⼈组成,采⽤⾮基督教的⼈⽣哲学,这样的社会是不能产⽣真正的基督教教育的。⼀条⽀流不可能⾼过它的源头,由社会或⼀般⼤众所推动产⽣的教育不可能赞同严肃地对待《圣经》中的上帝,它不会认同以神论、⼈论以及护理的教义为前提,⽽这恰恰是真基督教教育所必需的根基。因为“属⾎⽓的⼈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才能看透”(哥林多前书 2:14)

由社会产⽣的教育也不承认罪毁坏了⼈的理性、因此⼈需要重⽣这⼀真理,⽽这⼀点对基督教教育⽽⾔却是绝对的根基。因此,我们必须得出以下结论,基督教教育的源头必须是基督徒群体——即社会中重⽣的那部分⼈;他们藉着圣灵在他们本性中特别的作为、从重⽣领受了新⽣活的法则。

基督教教育的标准

标准是⼀个公认的权威,根据它事物可以被衡量、定规以及指引。⾮基督徒⼈⽣哲学是在社会中找到它的标准,它所传扬的是社会的需要、社会的压⼒、社会的指令以及社会的喜好,这些决定了世俗教育的特征及内容。

另⼀⽅⾯,真正的标准是作为神意念与旨意之启⽰的《圣经》,这是基督教⼈⽣哲学所承认的标准。然⽽将作为神意念与旨意之启⽰的《圣经》作为教育的真正标准,却并不等于将《圣经》视为⼀本有关化学、数学或⼼理学的教科书;不过,它确实意味着圣经中的相关原则对于学习的每个领域都是⽆误的准则。《圣经》与⼈⽣、知识的每⼀个领域都息息相关,仅仅因着神是⼀切⽣命与知识的真正来源。

科学中的事实永远不当被视为存在于“万物的⾃然特性”当中,它们必须永远被当做是被造的事实,之所以存在仅仅是因着《圣经》之神的创造与护理。⾃然律永远不当被视为存在于“万物的⾃然特性”当中,⽽应当永远被视为是被造之律,因着神的创造⽽存在,因着神的护理⽽继续运⾏。⼈类理性永远不当被视为事实合格的绝对和终极的阐释者;最终是神决定事实的含义以及事实如何彼此关联,这⼀点当永远得着承认。

神必须是每⼀本教科书、每⼀间教室所采⽤的⼤前提,神必须是其作品在每⼀间实验室⾥被研究的那⼀位。这意味着,当有的当然不该是⼀些对神模糊扭曲的观念,⽽是那位永活的真神,那位《圣经》中的神。“起初,神”(In the beginning God)必须是⼀切真基督教教育的标语。在教科书、教室及实验室⾥,学⽣们将学习如何合神⼼意地思考。与⾮基督教学校⾥的学⽣不同,基督教教育下的学⽣将学习到⼈类思想永远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创新,⽽是永远来⾃于神已经存在的思想——⼈类的“创造性”思维真的只是神永恒旨意在⼈类理性中的展开,神藉着这永恒旨意在永恒中预定了⼀切将要在时间中成就的事。对于⼈类思维⽽⾔是新奇的事物,在神的意念中已经如永恒⼀般古⽼。

《圣经》作为真基督教教育的标准这⼀功能,还暗含着以下两点:

1) 教育不仅仅是训练,教育本质上关乎使学⽣达成对每件事物真正含义的理解——即神、⼈以及世界的真正含义。

2) 真正的基督教教育不是不同原则及观点的⼤杂烩,正如⾮基督教教育通常所是的,真正的基督教教育有着⼀个统⼀的原则,即,《圣经》中的神是统管万事万物、有着⾄⾼主权的⾏动的上主。万事都连接于这⼀统⼀原则,万事都照此原则各归其位。这⼀统⼀原则带来的结果是,学⽣将不是仅仅获得对各个学科领域⼤杂烩式的知识集合,⽽是获得对神、⼈以及世界⼀致⽽统⼀的观念,获得⼀套真实⽽有效的⼈⽣哲学——对万事本来⾯⽬的真正洞见。

世俗教育还在继续摸索、寻求⼀个统⼀的原则,但是从来都找不到⼀个;真基督教教育却拥有那唯⼀⼀个真正有效的统⼀原则。尽管有时基督教教育下的学⽣所获得的细节知识不如世俗教育下的学⽣所掌握的那样多,但他们⾄少明⽩了知识背后的意义与指向;他们将意识到只有在上帝的光中⼈才能够见光(诗篇36:9),只有当与《圣经》中的神相连时事物才真正有了含义。正如⼀位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所⾔:“那物理学中没有神的⼈,最终也要有⼀个⽆神的宗教。”如果神不是实验室⾥的神,那么祂也不真的是教会⾥的神,也不是任何地⽅的神。

基督教教育的⽬标

基督教教育的⽬标是神的荣耀,以及⼈在归属于神的荣耀时所获得的真正幸福。因此它的⽬标超越了⼈类社会,是⾼过⼈类、在⼈类之外的某种事物。只有当神的荣耀成为最⼤⽬标时,⼈类真正的幸福与快乐才能够达成。当⼀些仅仅是属⼈的⽬标——诸如“社会福利”或“⼈类潜能的发展”——成为上帝荣耀的替代品时,⼈类的幸福快乐将终被证明是⼀个幻影。

这⼀荣耀神的超越性⽬标,意味着社会上对训练技能以便谋⽣的功利主义需求,将永远不被允许来主导⼀所基督教学院或⼤学的课程特征及内容;其重点将永远在于给予学⽣⼀套整全有效的、以神为中⼼的⼈⽣观。带有实⽤性质的课程当然可以合理被囊括在内,但⼀所真正的基督教学院或⼤学不会允许像营销学、图书管理与⼴电传播这样的学科挤掉历史、哲学、⽂学、纯科学及宗教这些科⽬。换句话说,侧重点将永远在于教育,⽽不是训练;获得⼀套整全的⼈⽣观,将优先于获取实⽤的技能。

因此,基督教教育的⽬标在于在⼈⽣的每⼀个领域中荣耀上帝这⼀命令。⼈的每⼀个意念都要被夺回来顺服耶稣基督(哥林多后书 10:5),这意味着有意识地、有意地在⼈⽣的每⼀个领域荣耀上帝,⽽不是仅仅像⼩鸟或草叶那样⽆意识地、被动地荣耀神。我们要在教育中以荣耀神为⽬标,正如在所有事上⼀样。这意味着《圣经》中的神必须成为每⼀项教育功能坦⽩⽽清晰的⼤前提与终极所指。

基督教教育的宗教特征

像圣经学习及崇拜活动这样的宗教特征不能单纯靠着它们⾃⼰使教育成为真正的基督教教育,然⽽它们对于真正的基督教教育⽽⾔却是本质⽽必须的,有着极⼤的重要性。

宗教特征必须是整全的

真基督教教育中,宗教特征必须与学校的课程及⽣活相连贯,这种连贯不应当只是外在的,⽽应当是有机的、内在的。也就是说,它们不能仅仅是从外⾯钉上去的⼀些东西,⽽应当是学校全部课程和⽣活的最⾼表达。在历史课堂上,在化学实验室⾥,学⽣学习如何合神⼼意地思考——所思考的关于神的意念,是关乎历史与化学的真义;⽽在圣经课上,学⽣同样学习如何合神⼼意地思考——所思考的意念来⾃于《圣经》神的话,在这⾥他所学到的神的真理,是关乎他⾃⼰的⼈⽣、关乎全⼈类,也关乎整个的⾃然界。在崇拜活动中,学⽣所敬拜的是同⼀位上帝,其意念曾经在课堂上及实验室⾥展开在他们⾯前。

宗教特征必须是正统的

真基督教教育的宗教特征必须永远保持纯正,意思是,它们必须与神的真理相⼀致。在当今许多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学院⾥,对《圣经》的教导已经偏离正统太远,以⾄于⽐⽆⽤还要糟糕;它们完完全全就是毒药,还不如省去为好。与其教导年轻⼈《圣经》充满⽭盾、伪造和错谬,是⼀本古⽼的神话传说,还不如⼀点不教为好。与其按⾮基督教的、进化论的哲学扭曲地教导《圣经》,还不如将这种圣经课整个⼉地取消。

正统⾃然意味着存在⼀个正统的标准,这⼀般当是管理学院的宗派或团体所公认的信仰告⽩。尽管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教职⼯都必须是某个特定宗派的成员,但它确实是在说那⼀宗派的信仰告⽩,应当作为基督教学院或⼤学在信仰教学、崇拜及侍奉上进⾏正统与否判断的标准。

教职⼯必须是活跃的基督徒

这篇⽂章所讨论的内容不当被视为⼀堆抽象的概念,这⼀点⽏庸赘述。为了使教育成为真正的基督教教育,这些概念必须由⽼师及学⽣的鲜活⽣命承载并体现出来。尤其是⽼师们,应当成为基督教教育真意的鲜活榜样。没有⽀流能⾼过它的源头,我们不当期望⼀所基督教学校能⾼过它的教职⼯所彰显出来的⽣命以及忠⼼。⼀所基督教学院或⼤学⾥的每⼀名⽼师和员⼯,都当不仅是公开宣信的基督徒以及教会会员,还应当是⼀个属灵的、活跃的基督徒,以基督为信仰的对象,以三⼀真神为⽣命的重⼼。

笔者曾经认识⼀位在韩国的医疗宣教⼠,他所带去的影响极⼤。这位医⽣是⼀所医院的院长,底下还有其他医⽣护⼠,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员⼯,包括⼀位韩国的机械技师及⼀位负责开关⾃动门的⽼先⽣。这位宣教⼠要求医院⾥的每⼀个员⼯都必须是严肃活跃的基督徒,从医疗护理⼈员,到技师和看门⼈,⽆⼀例外。这⼀医院的影响⼤得惊⼈,只有永恒能将这个故事完整地告诉我们。但是如果美国及全世界的基督教学校,其教职⼯完全是由⼀群以寻求神的国和神的义为最⼤⽬标的⼈组成的话,还有什么不能成就的呢?如果每⼀个⽼师——不管他是哪个部门、教授哪门学科——都深信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的话,有什么不能成就的呢?如果每⼀位⽼师都值得信赖、可以向任何学⽣提供合乎基督教⼈⽣观的忠⼼⽽恩慈的辅导,学⽣的信⼼能不有根有基、扎实⽽稳固吗?

《什么是基督教教育?》文章来源:

改革宗翻译社《什么是基督教教育?》魏司道/著 乔兰山以妲/译 PDF下载

Johannes G. Vos(魏司道 1903-1983)博士,普林斯顿神学院著名教授、圣经神学鼻祖霍志恒(Geerhardus Vos 1862-1949或译:魏司坚)的儿子,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圣经老师、改革宗神学家、牧师和宣教士。192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1929年获普林斯顿神学院学士,1929年被北美改革宗长老会按立为牧师,1931年被差派到中国东北,1937年获西敏神学院神学硕士,1938年受邀到辽宁营口圣经学院教授课程,1940年任校长,期间对在学院就读的赵中辉影响很大。1941年被迫离开中国。1942-1954在堪萨斯Clay Center的改革宗长老教会牧会,1954年到1973年,在宾州日内瓦学院任教,直到1975年结束兼职。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